台湾嘉义县国中女学生小芳(化名)因舌头下方肿胀、舌头无法伸出,说话像含一颗卤蛋,在嘉义长庚医院耳鼻喉科就诊,经检查发现,她的舌头下方长了一颗约6公分大的「上皮样囊肿」,经开刀取出后,舌头恢复正常,过了半年没再复发。

嘉义县国中女学生小芳(化名)舌头下方长了「上皮样囊肿」,说话像含一颗卤蛋,就医求救
嘉义长庚耳鼻喉科主任徐正明表示,常见口腔底部囊肿有2种,此案属上皮样囊肿,穿刺抽吸物为豆沙状,又俗称粉瘤,显微镜下可见脱落上皮细胞、毛囊和皮脂腺等,好发于口底、颏下、耳下等部位,多见于儿童及青年,发生率每万人不到1人,小芳的粉瘤可以长到这么大非常少见。
另一种口腔底部囊肿则为蛤蟆肿,主要由舌下腺,少数是颔下腺引起,病人舌头下方口底处会出现柔软及微蓝色半透明肿块,就像青蛙鸣囊的鼓起,在饭后会因为唾液分泌而更加清楚,而后逐渐消退,发生率为每万人中只有2人,常见于年轻族群。

徐正明说,口腔底部囊肿病人都会因口腔底部的囊肿体积变大,使舌部抬高,进而影响言语及吞咽功能。
目前手术治疗方式可从口腔或是颈部进入开刀,但囊肿愈大愈难处理,且口腔的肿块也有可能是口腔癌或是唾液腺癌,建议民众若有类似情况,应尽速就医,避免耽误病情。
来源:网络、侵删